吉祥体育原生APP|wellbet手机官方网站|吉祥坊wellbet最新版

深化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与监管,优化岗位设置,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张祺认为要让AI更好地赋能企业,AI需要走的是“最后100公里”。由于民办学校招生数量有限与公立校学生的转入,优秀国际学校小升初竞争情况十分激烈。

普通高中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教育报》报道南菁思政课的教育实践

image.png

2019年43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栏目报道了我校杨培明校长的《普通高中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章,文章介绍了南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南菁高中意识到,普通高中在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铸魂育人工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进一步增强了育人的使命意识,根据高中教育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菁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大目标、低起点、近距离、长效应的基本原则,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堂的育人作用。

image.png

南菁高中组织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研讨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堂的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队伍、以正确的思想引领教师发展。在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南菁高中校领导班子第一时间组织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研讨,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附:普通高中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杨培明

    普通高中教育,在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铸魂育人工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增强育人的使命意识,根据高中教育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大目标、低起点、近距离、长效应的基本原则,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次活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确立大目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政治课就是记住现成的结论、背背书、应付考试的。”这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误区,它弱化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因此,思政课教学创新必须改变传统思政教学过度应试的倾向,将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放在首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关键。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胸中有为党和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大目标,才能真正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奠定厚重的人生底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确立的大目标,就是为党和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南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菁高中”)将重大时政要闻融入政治课堂,让青年一代了解社会动态,感受时代巨变,将国家民族的命运与自身的责任使命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主流旋律、传播积极能量,进行价值引领。例如,学校配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研,切身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学校所在的江苏省江阴市是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思政课充分开发校外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华西村,感受时代巨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教学资源的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刻认识,从而立志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降至低起点——立足课堂,循序渐进

    思政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思辨性,要求懂得概念、建立联系、掌握逻辑,这是认知上的难点。因此,降低起点,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南菁高中教师努力做到在课堂上不讲大道理,将复杂的理论问题和重大的思想体系分解为具体的话题,转化为生动的故事,真正让思政课“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中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对高中生来说内容较为陌生,学生不易理解,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习效果。学校教师通过整合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相关的内容,形成了由“让学生走近真实的马克思”“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和马克思一起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等环节组成马克思理论主题课程。通过讲马克思的故事,看马克思相关的影片,让学生走近马克思,了解不一样的马克思。学生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马克思要解决的问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也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所肩负的使命。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同学们透彻地理解了相对抽象深奥的理论,更在他们心中点燃了投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理想的火焰,照亮学生成长路。

    思政课的低起点还体现在目标达成的循序渐进上,将立德树人的大目标融入到培养合格公民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善健全人格,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近距离——回归生活,入脑入心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常常由于“理论高深、面孔严肃”而枯燥乏味,难受欢迎。这就需要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思政课要从学生立场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丰富鲜活的时政资源和学生身边的生动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做到思想性和亲和力的统一;要真正让思政课教师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让每一节思政课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时候,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仅停留在书本的介绍上,理解得不够深入。为了上好这一课,教师在认真分析西方两党制以形式上的民主掩盖事实上的资产阶级专政这一本质基础上,让学生们实地采访身边的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了解他们的履职行为,聆听他们参政议政的故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有深刻了解,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