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曾瑞鑫 刘昌)“做好课程整合,首先其实就要做课程的加法,也就是说从三个维度上对现有的课程做进一步的系统的加工处理,课程整合有三类,一类叫类型整合,第二类整合叫跨学科横向整合。第三类整合要学科内部纵向整合。这些年综合上感觉到,社会评价我们在课堂里学到的内容不多。但是从学校内部看,又觉得课时不够用。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按照现有这样一个编排方式,如果每一篇课文平均使用,逐篇逐篇去讲,效果很不好,教师讲的很累。但是如果用整合的这种思想,假如说一个学期甚至说一个学年,把同类题材的文章归成一类一类。找出规律,集中精讲一篇,把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把其他的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11月8日,以“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为主题的2015明德教育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1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与数十位全国著名教育家、知名教育厅厅长共同参与。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做了主题为《立德树人 实践育人》的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田慧生:想借这个机会就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做一个相关的要求,我们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特别世纪初教育事业应该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规划纲要预定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有一些目标超前实现。当前十二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三五规划即将实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化的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仍然是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间,教育改革发展两大重点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在创新人才的模式,提高人才的质量,所以全面深化课程教学评价的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开拓,仍然是当前以至今后教育改革的重点,聚焦点。我想这样一个要求也是同样的。我想下面就围绕如何进一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实现实践育人谈五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共享。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到这样的新阶段,抓好教育质量、抓好人才培养质量,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当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首先要把握的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导向,要坚持。从立德树人基本内涵来说。立德树人和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总体要求在根本的内涵上是完全一致的。在当时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把它仅仅从总的要求上加以理解,方向上加以把握。那么具体在当前我们教育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的一个数。要找到什么样的抓手,我想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当前落实好根本任务,一是把握好当前。当前着重做好工作来看,主要是做到四个加强:
第一个加强就是要加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我们学校工作中。要加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个加强要加强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角度,第三个加强就是加强学校体育,第四个加强,加强学校美育,艺术教育。我想抓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就是找到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践层面上具体工作的抓好,要作为重点的抓好。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要谈的意见,就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大家都知道从2001年开始,我们的中小学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活动。那么到目前为止,新而课改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在座的老师、校长都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很多同志都是新课改的梳理者。在当前新的形式下课程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去年教育部已经正式发布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意见。这个地方我想不展开说,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新的阶段,如果说新课改这十多年来,把它的发展做一个时期划分的话,以去年文件为标识,之前十多年应该是新课改全面实施阶段。从这个文件发布以后,现在我们正在进入到新课改的全面深化。在课改方面,在教材的修订,课程方案的全部修订,我想今天这个地方主要想谈一点,对基层学校而言,对一个区域的教育。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我们重点抓什么?重点要抓好学校本校特色课程体系诉求,我们新课改第一个时期,基本要求是开足开启课程的要求,这个要求继续遵循。国家规定的课程我们要开足开启。要求我们开设的课程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但是进入到全面深化以后,如果课改的工作,仍然仅仅满足于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这样一个要求就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对我们学校来说,要在认真总结前一个阶段,在课改经验陈旧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聚焦学校本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课程整合为抓手和突破口来推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工作重点要由过去单一的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关注本校体系建设。承担了交易规划纲要改革试点任务,其中一个试点任务就是学校课程的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后面讲座中清华附小的校长也来做报告,北京学校相关负责人也来做报告,刚才我讲到清华附小是这批试点学校之一。这些年来,他们通过对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深入整合,都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本校课程体系。比如说清华附小构建了1+X体系,一个1就是整合以后的国家体系。X就是学校的特色和选择性课程。
北京十一学校通过深度的课程整合。形成了200多门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形成了课程的超市,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可以自己选择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课本。学生学习的选择性空间大大延长了,这就是在将来那个时期,学校课程改革深化方向,我想以课程整合为抓手和突破口来建构学校特色体系,不只是一个校本课程体系,而是本校体系。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教育课程等把注意力集中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也到很多学校去看过,不少学校开发出一大批校本课程,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学校花了大量的精力开发出了有价值的校本课程。但是从整个课程实施来看,开发出大量的校本课程又没有进入到实际的实施步骤,对很多学校来说。他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现有的课程体系框架上,课时已经很满了,课程选择空间理想,花了很大力气开发以后,很多校本课程以后,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实施这样的课程。所以很多学校觉得很遗憾的是,开发多很多校本课程以后,只是拿来作为一个课改来展示,或者最多获得好的评价奖项而已。
这就是前提条件,没有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度的整合,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学校开发的这些校本课程是没有实施的基础。所以我讲做好课程整合,首先其实就要做课程的加法,也就是说从三个维度上对现有的课程做进一步的系统的加工处理,课程整合有三类,一类叫类型整合,这里面包含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关的内容。特别是相近的内容,必修课选修课如何的整合。这样一个大的类型的整合,就形成了学校课程体系一个基本框架。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第二类整合叫跨学科横向整合。把相近学科相近的内容加以整合。以专题主题的形式可以把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整合以后就会进一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拓展出来。第三类整合要学科内部纵向整合。我觉得学科纵向整合恐怕是我们要更加关注的。在课程整合中,最值得去着力的重要的整合类型,也就是我们要在相应一个学段,时段之内。从一个学科的整体观出发。梳理清楚在这个学段,这个学科它的核心学科概念,知识点。相关的重要内容,难点,把它梳理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可以把相同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比如大家都知道语文课。这些年综合上感觉到,社会评价我们在课堂里学到的内容不多。但是从学校内部看,又觉得课时不够用。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按照现有这样一个编排方式,如果每一篇课文平均使用,逐篇逐篇去讲,效果很不好,教师讲的很累。但是如果用整合的这种思想,假如说一个学期甚至说一个学年,把同类题材的文章归成一类一类。找出规律,集中精讲一篇,把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把其他的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甚至这样归类以后,我们还可以把课外的校本课程中归纳进来,有一些地方搞专题阅读已经整合了自己。这样增加了学习的领域,同时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整合不仅带来是教育内容的改变。也会深刻的影响到课堂教学。所以我想在深化课程阶段,如何用整合这样的手段作为突破口。来推进学校课程体系重建。要形成一个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追求的具有特色的本校课程体系。那么学校的特色才能真正的彰显出来,一个学校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搞一些专门的活动也可以体现特色,一个学校特色的核心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所以我想以课程整合来推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这恐怕需要我们花相当长的时间去努力的探索,这也是我们一批先行者,一批在这方面取得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用他们实践所证明的。
第三点意见就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努力实现由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根本转变。这些都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都是育人环节中的关键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中小学在课堂教学的变革创新方面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始终在不断的推进课堂教学。从今天整体上来,国家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二十年前无论从观念、方法结构到整体对课堂的理解上,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当年我们所理解的课堂和西方国家中小学的课堂,从观念,从教育学的方法上,课堂结构设计上差别非常明显。经过这些年的改革,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新课改的洗礼,今天我们课堂焕然一新了,从整体上上来看,今天至少绝大多数的中小学课堂都已经是全新的,是不是意味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完全到位了,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标。我觉得还远远没够,远远还不是这样。现在根本的问题十多年过去了,课改给我们课堂送来了很多新的教学理,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些年做的应该是也很深入。但是我感觉到总体上现在的改革已经到了就像我们踢一场球,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把这个球争夺了下来,也已经到球门前。但是还缺乏临门一脚。
课堂教学改革到了踢好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这些年来想看到胜利的时刻,看的不是很清晰,把遮挡着我们的窗户纸捅破,这就是要从根本上调整教育学的关系。要真正的推动我们课堂由过去长期以来以教为主的课堂根本转变,现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还没有最终实现。可以在课堂里感觉到,去听一堂课。新的学习方式在现在广大中小学的课堂里非常普遍了。学生在课堂中这种自主活动的成分也已经大大的增加了。总感觉到还有很顽强的一股力量在制约着课改最后临门一脚踢出去。用我自己的总结的话来说,就是在课堂中习惯性的捆绑式的教学习惯,还在顽强的发挥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捆绑式的课堂教学文化,也还没有彻底根除,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还是习惯于为学生设计好一切。即使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讨论中。即使一种启发的方式来设计我们教学环境,教学问题。但是我感觉到经常启发方向的,不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让他充分的展开。而是通过我们启发把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向设计好的标准框架。最后指向标准化。
启发的方向出现问题了,这个源自于我们对课堂的这种过渡的设计和掌控,这种习惯性的力量。就像一种我们习惯了捆绑学生,牵着学生走。这种捆绑的习惯我觉得要从根本上扭转过来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举个例子,老师跟学生说接下来的任务是组词,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下课”,老师没有任何的感觉,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说“下班”,老师还是没有表情,第三个说“下车”,老师说这个词非常好,及时的给了鼓励。本来我坐在后面没有感觉,听到这突然引起我的注意了,我没有想明白,这个下课下班没有做任何的评价,下车之后老师突然表扬说组的好,我也不知道好在哪里。然后五六个同学就开始下火车,下公共汽车,下出租车,下飞机都想出来了,老师一一肯定。很简单一个问题,我问老师为什么说下车比下课好。老师说我备课的时候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就是要把下和交通工具组合在一起,都做了这样的设计。这就是课堂最大的问题。
怎么样真正的意义上把行为松开了,我们课堂就有希望。下一个就是要真正意义上对课堂教学做精细化的研究。特别是要把它调整成教学关系,要落实在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因为到今天为止,如果仅仅还是从转变教学观念角度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转变观念的问题。现在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掌握了很多。现在关键是在课堂中我们怎么样有效的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保证学习效率质量的前提下,怎么样真正让我们课堂结果,课堂的模式发生变化。现在需要的是精细化可操作历程,这些年在课堂教学方面,在国内形成影响的好的探索的经验。也都证实了这一点。不管他们以什么样的名义来命名自己的模式,你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在调整教育学的关系上,做了重要的探索。至少可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实践环境。
比如说大家说杜郎口模式,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杜郎口就是从教学实践分配作为一个切入点,把四十分钟课堂变成了十加三的模式,切了一刀,教师只能讲十五分钟,强行规定。甚至讲三十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他的核心。
然后学生学习怎么样有效保障?小组怎么合作。学习成绩怎么检测,有一系列相关的操作办法,学习任务怎么形成,一直到后来怎么预习各个学习的环节,怎么样来把握,都形成了可操作的办法。我到山西去考察,山西推全课堂模式的改革,其中从课型上做文章切入,也就是说在教师不能有效把握的情况下,怎么样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型搞成两大类,一类叫自主课,一类叫展示课。就是从学习任务时间上确保学生自主时间。
那么课堂里面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成绩,包括中考包括成绩随之大幅度提升。所以我们要坚信,如果真正让学生学习了,他是成效一定是好的。当然不能大话说,要有精细化操作的要求。
第四个要讲的问题就是要聚焦实践环节的研究与探索。明德论坛其中有一个主题,怎么样关注实践,关注实践教育这也是去年发布的重要精神。针对当前在育人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少。实践的机会少,从几个方面,一个在课堂环节上要加强实践环节,怎么样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有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一些体验的机会。我想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整套课程中,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二从课程内容设计上怎么样更好的突出实践环节,第三从通过课程整合在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上,当前一个构架值得关注。很多学校做这样的探索,也就是大家当前关注的实践课程。这类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综合性的课程,是实践性学科。其实这样的课程就是要努力为学生更多的提供动手的机会,操作的机会。就是要倡导怎么做进去,在实践中学、操作中学。让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产品。实践课程思想值得学习,我们不一定照搬,但是至少在学校课程开发中要关注这个课程。
第五点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现在进入到一个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应该说这些年来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的深度结合,深度整合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基本业态,基本形态。但是客观的讲,这些年下来。虽然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大力倡导新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入结合还限于表面。这些年更新换代那么多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但是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对学习教学的支持更大发挥得作用无非是一种增加了演示的方式而已。
真正意义上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为我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提供充分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支持。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结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影响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知道“慕课”这些东西出现,一定情况展示了前景,但是从现在来看,如何把学习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形成大的数据库的支持。特别是现在以学校以教育部门为单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每个网站都有互不关联的信息库,作为大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对未来特别有一个梦想,将来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如果能形成我们学习的淘宝网,我们利用信息平台个性化学习会早一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