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团队来到我校专项验收江苏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省课程基地)。专家组由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原副院长叶春生、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惠兰、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所长杨向红等组成。学校杨培明校长代表劳动基地建设团队从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教学环境、模型构建、教师发展、建成效果等8方面向专家组作了专题汇报。 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南菁高中通过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价值观,转变学科教师的劳动育人观念,创造性实施劳动教育。学校组建专项教研团队,以日、周、月、年为时间刻度常态化实施劳动教育,并积极承担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劳动教育活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动建体、以劳动涵美,最终指向办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办学主张。 当天南菁高中劳动教育研究团队还展示了系列精品跨科融合劳动教育课程: 政治组教师秦琴老师团队开设的中药课程,课程围绕“研学中医本草文化,践行实践育人理念”为主线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突破口,将中草药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将本草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传承文化的自觉性,培育学生的中华魂。 生物组谢琼老师开设的农作课程,希望通过《农作研究》课程的开设,以有机融入、课程引领、课题牵动、实践体验4个路径开展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以体验为切入点、实践为突破点、融入为关键点、课程为着力点,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到农村田园生活的自然原生态,通过零距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学习知识,体验快乐,努力打造适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 《农作研究》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中国常见农作物概述、农作物相关生物学知识、农业发展阶段简介、农作要求、农作过程体验等。 化学组张静慧、美术组周秘竹老师开设的茶艺课程,以南菁茶园为依托,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在养护茶树、采茶、制茶的劳动体验中亲近自然,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赏茶、泡茶、品茶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走向生活的哲理之美,在从容平和的茶文化意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与陶冶。 美术组王姣老师开设的传统印染课程,课程围绕“非遗文化进课堂,扎染美育新体验”为主线开展,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将扎染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了解并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劳动实践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信息技术感知生长课程,以大数据实现植物生长的精准控制。通过带学生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知道智慧农植园的特点、优势,了解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及作用。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剖析和分享,构建智慧农植园的组成结构;通过了解传统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感知物联网技术对现代农业的价值。借助感知生长研究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与研究中感受科技的力量,形成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生产中(农业)问题解决的再思考。 信息技术组夏吉洁老师的环保卫士&外卖骑手——智能车爱劳动课程让学生利用智能小车,来实现分类垃圾桶的投放以及外卖的送达。学生实践过程中将传统劳动的项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劳动更为高效、精准。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在国家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教育实现数字化的转型的大背景下,南菁高中的劳动教育需要学生动动手出出汗,但更多的我们也在思考着南菁的劳动教育和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的区别,并尝试着将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化学、生物等学科整合,实施跨科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意识和技能。 南菁信息技术组开设了物联网感知生长、无人机、3D打印、快递机器人、制皂等一系列的学科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课程,相关专著《中学信息技术劳动示范课》一书正在整编中。 经过听取汇报、走访现场、观摩课程、座谈教师等系列调研,专家组对南菁高中建设省级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予以了充分肯定。在综合反馈意见环节,叶春生副院长对南菁在劳动教育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突出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意识,促进学生数字劳动的核心素养的育人策略,以日、周、月、年为时间刻度的育人时间规划,以与学生相结合开展的跨学科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给予了好评。叶春生副院长希望南菁的劳动教育要坚持高要求,推进高中劳动教育的高境界,把握高中劳动教育评价的高标准,将南菁高中的劳动教育做成省内领先、示范全国的高品质课程基地。 文稿:周 新 编辑:夏吉洁 初审:夏梅花 复审:陈文明 终审:刘正旭